“微信收費”話題繼續發酵運營商和騰訊都煎熬

近日有關微信等OTT業務收費與否的討論在業界內外掀起了軒然大波。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產業研究室主任史煒說,既然短信收費,微信就應該收費,又為這場爭論增添了新的波瀾。

  OTT來源於籃球等體育運動,是"過頂傳球"的意思,而現在在通信行業中,意思是互聯網公司越過運營商,發展視頻及數據服務業務。在中國,OTT服務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如今風行手機界、擁有近四億用戶的微信。

  微信的普及和火爆讓三大運營商坐不住了,運營商們發現,自己淪為了單純的"數據傳輸管道",管道中傳輸的巨大價值根本無法觸及。更悲劇的是,微信的流行造成了短信、彩信等使用量的下降,甚至電話業務也受到波及。從商業利益考量,無論是從網絡建設維護,還是從微信擁有者騰訊的能力來說,運營商的確有對微信收費的理由。

  微信之所以能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成為智能手機用戶最為追捧的移動互聯應用,免費是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移動互聯網未來的發展方向,體現了技術和服務的進步。

  《央廣財經評論》,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評論這個話題。

  李易介紹說,騰訊之前推出手機QQ,在一段時間後,當它的客戶越來越多之後,三個運營商就跟他談判過了。他說,馬化騰為了手機QQ佔用運營商信令資源,也額外向三個運營商付出了一定的代價。現在手機QQ不流行了,微信流行了,坐下來重新談判,價錢多少是一個問題。

  李易說,發改委史煒老師的確說了“短信收費,所以微信也應該收費。”但是,他後面還說,“至於用什麼形式那是另外一回事。”不同的收費方式很重要。

  其實微信向網民收不收費,從法律上講應該由騰訊公司說了算,跟運營商沒什麼關係,但是馬化騰之所以沒有堅持說不收費,是因為現在底氣不夠足,如果微信已經是中國唯一的OTT服務,是絕對壟斷的話,相信可以有這樣的資格去收費,可能還沒到這個火候。

  今年2月1日起,香港運營商開始向微信用戶收費了,包月是8塊錢。現在中國的三個運營商都對微信產生的流量單獨計費,據我所知,聯通在部分城市打單子,會打出來對應的一條微信流量,實際上運營商已經在做這方面的準備了,因為收費要有依據,現在已經開始單獨為微信進行流量計算了。

  李易提出,國外有Skype,就是VIP服務,出兩種版本,一種是免費版,一種是收費版,免費版在高峰時段比如早上9點到晚上9點,打電話可能會斷,但是收費版很流暢,微信可以效仿這種模式。

  有人覺得免費並不代表沒有收入,用戶量才是王道。對此,李易說,移動互聯從投資角度來講,投資產出還處於一個孕育期、培育期,無論是微信或微博,都並沒有為騰訊或者新浪帶來收入,反倒是投入很大的產品。但是從股價上看,他們的產品對股價有支撐,所以一般來說,股價投資往往反映在對未來產品的預期上。

  短期內,無論是微信還是微博,年內可能很難為這兩家公司帶來實際收入,但是從戰略上,必須忍受這個痛苦,繼續往前走。對於運營商來說現在也很痛苦,微信積累了用戶數、積累了用戶黏性、積累了品牌,跟運營商都沒關係,運營商和OTT服務商現在在移動互聯時代,都屬於非常痛苦的一個煎熬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fortune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