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通向互聯網未來的七個路標


騰訊CEO馬化騰今日下午在深圳出席2013年WE大會。期間馬化騰以七個路標為主題進行闡述,展望了互聯網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演講中馬化騰提及連接、開放、數據等關鍵詞,從中也能看到騰訊對未來的思考。

  「很多企業認為互聯網是新經濟,和傳統行業沒有關係」,馬化騰說從目前的情況看,互聯網已經不是新經濟,而是主體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對於互聯網未來走向何方,馬化騰表示每個企業都沒有詳細的地圖,但中間也有一些規律可循。

  以下是馬化騰自述的七個通向互聯網未來的路標:

  1.連接一切

  移動互聯網讓與網路的連接成為「默認」設置,所有的工業品和消費品都會聯網。這將大大提高中國的生產效率。消費品也會裝上感測器,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手機成為人電子器官的延伸,人和人、人和設備、人和服務都連接在一起。這是未來一切變化的基礎。

  微信公眾賬號就是一種將人和服務連接的嘗試。技術還將推動連接往更新、更深入的方向發展。比如,人們的基因與基因會連接起來,一些患罕見病的人們會連接起來。

  2.「互聯網+」創新湧現

  互聯網與其他產業的連接,會讓許多複雜的難題找到新方法。未來幾年,互聯網在醫療健康、交通等領域都將表現出眾,帶來很多創新。同時,跨界創新也讓傳統的產業疆界變的模糊,行業版圖需要重新想像,競爭加劇。

  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不敢輕視互聯網。這是改良還是顛覆?我認為傳統行業在細分領域力量依然很強大,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很多行業發生了變化,比方蒸汽機能加速印刷,進一步推動知識的傳播。電力產生收音機、電視機,也有利於信息的傳播速度。互聯網也有類似的特徵,這是不是第三次工業革命?

  所以傳統行業不用怕,互聯網會衍生出很多機會。

  3.開放的協作

  小公司有了挑戰大公司的能力。而且任何一家公司單憑一己之力,已遠遠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因此,企業必須要有開放的心態,大的企業要善於建好自己的平台,有所為有所不為,把開放做好。對於發展不太好的項目,需要有壯士斷腕的精神,敢於把它交給更合適的團隊去做。

  公司還要有更靈活的組織架構。大公司需要克服惰性,採用更加靈活的組織形式。理想的狀態是既可發揮大公司的實力優勢,又是模塊化,可自由靈活地組合。

  未來的公司將會走向分散合作的架構。那麼大公司會不會不存在了?我認為還會存在,但現有大公司的形態一定會轉型,聚焦在核心模塊。

  4.消費者參与決策

  互聯網讓企業第一次有機會直接從消費者獲取信息,原來需要預測、調研,現在消費者會不斷動態、實時地給你反饋。企業以前經常是對經銷商負責,現在真正變成了消費者驅動。重視消費者反饋不斷改進,將迅速成為企業的標配,做不到這一點的企業將被淘汰。

  市場上已經有蘋果、小米、雕爺牛腩這樣的企業,在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越來越多的公司意識到,消費者參与決策對競爭力非常重要。

  5.數據成為資源

  連接、感測器、服務越來越多,聚合了大量的資訊,這些數據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數據將越來越重要,幫助商家變的更智慧,更好理解每一個用戶,用戶有機會享用更個性化,更好的產品。用好數據的企業會超越同行。

  電商的數據可以轉向金融、信用。社交網路數據對一個用戶的信用會產生什麼影響?我們可以根據一個用戶朋友的信用,算出他的信用或者「人品」。

  6.順應潮流的勇氣

  每一個企業家都應有「歸零」心態,重拾創業的激情,不要只是無實質意義的「打補丁」。儘管互聯網業務還有可能會與原來的業務衝突,影響原來的利潤,會從公司內部遇到慣性的抗阻,這時還是要有決心。

  柯達最終失去了數碼相機市場,諾基亞曾經是2000億市值,但都在這兩年先後衰落,這都是我們身邊血淋淋的案例,巨人倒下體溫還暖的。就算現在拿到所謂的船票,還是要繼續探索。我們過去內部也做了很多改革,能讓我們有初步的發展,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7.連接一切的風險

  前兩次工業革命,把幾億年形成的資源幾百年消耗掉,現在需要為此還債。新科技、互聯網一樣,這個強大的技術也能用來做壞事,我們現在老是看手機,對眼睛、肩頸都有影響,人際關係可能在現實中反而更冷漠了。這些我沒有好的答案,有好的建議,希望反饋給我。



詳全文 馬化騰:通向互聯網未來的七個路標-科技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1110/11081114.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fortune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