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萬網民一年被騙300億元

日前,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等部門聯合發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過去一年間,全國超過6000萬網民因網絡詐騙損失300多億元。業內人士表示,網絡詐騙金額正逐年上升,國家相關部門應盡快採取措施加以遏止,解決制約中國網絡零售業的這一突出問題。

  三成網購消費者遭遇詐騙網站

  從事設計工作的吉林長春市民劉其此前打算購買某品牌一款復古運動鞋,他在當地商場和一些知名網店都未買到中意的款式。

  今年7月20日,他在百度上查到一家網址為"www.china-newbalance.com"的網店,該網站在首頁註明為某國際品牌中國官網,且聲稱100%正品保證,假一賠十,並支持網銀在線支付。

  登錄後劉其發現,該網站鞋品不僅款式全,而且折扣大。經過搜索,他打算購買的那款原價659元的藍色復古鞋,網站標價只有549元,並免費郵寄。劉其很快便完成支付。

  7月28日,劉其收到包裹後發現,對方寄來的鞋無論從顏色、做工、用料等方面都與此前在商場看到的款式差別很大。"做工特別粗糙,憑我直觀感覺,肯定是假貨!"劉其說,他沒有簽收,而是選擇"因質量問題退回"。

  他致電該網站客服人員,對方一再表示,"100%保證正品,支持專櫃驗貨",並掛斷電話。

  此後,劉其多次撥打電話,對方始終處於無人接聽。而當他打算通過第三方支付進行退款時才發現,該網站根本不支持第三方支付,錢款早已打入對方賬戶。

  跟劉其一樣,目前全國每年有數千萬網民遭遇著網絡詐騙。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等機構聯合發布的《2012年中國網站可信驗證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總數達到5.13億。其中,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1.94億人。與2010年相比,全年新增網民和網購用戶分別增長5580萬人和3344萬人。

  報告同時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過去一年間,在有網購經歷的網民中,31.8%的網民曾直接遭遇詐騙網站,網購遇騙網民的規模達到6169萬。保守估算,每年因詐騙網站給網民造成的損失不低於308億元。

  國內知名電子商務專家、清華大學教授柴躍廷表示,目前,我國網絡零售業正處於高速增長期,而網站可信驗證行業正處於成長階段。呈現著"參與主體眾多、服務種類多樣、市場競爭激烈、國家標準缺失"等特點。

  詐騙者伎倆得逞暴露監管漏洞

  採訪中記者發現,網絡詐騙實施過程中,假貨氾濫和虛假宣傳是網絡詐騙主要表現,他們通過低價誘騙網民上鉤。

  伎倆一、詐騙網站借助搜索引擎,讓其網站排在推廣鏈接前列,並製造大量同樣模板網站輪番推廣。

  伎倆二、不同網站聯繫方式都一樣,通常只留有一個手機號、QQ號或400免費電話號碼。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任何信息。

  伎倆三、詐騙者通常模仿市場上熱門名站建立仿冒網站,頁面幾乎以假亂真。

  長春市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鐘萍表示:"儘管仿冒網站頁面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但仔細辨別後還是可以識別的。"

  劉其遭遇的詐騙網站就是個典型例子:該品牌官方網站網址應為www.newbalance.com,而詐騙網站將網址偽裝成www.china-newbalance.com

  此外,鐘萍表示,詐騙者經常會在網站上製造虛假人氣,顯示已有成百上千人購買,迷惑消費者。

  負責從事六年網絡詐騙案件偵辦工作的吉林省公安廳刑偵局民警肖楠表示,2010年以來這類案件明顯增多。

  "這些詐騙網站根本沒有在工商部門註冊,他 ​​們利用境外服務器隨便建立網站。看似合法公司,通信信息除了QQ就是虛擬網絡電話,無法確定其具體據點。"肖楠說。

  鐘萍認為,正是由於詐騙網站的隱蔽性,消費者和監管部門難以找到,求償權難以實現,侵權證據難掌握。

  "因此,消費者在網購時,應盡量選擇信譽好的知名網站。重要的是,一定要確保其支持第三方支付,否則一旦受騙很難維權。"鐘萍說。

  維權難源於管理弱強化行政、法律手段迫在眉睫

  報告顯示,受騙網購消費者中,有七成消費金額在500-2000元之間。

  肖楠表示,他們在處理這些案件時,通常先將所有已掌握信息提供給網絡監察部門,並聯繫所在地公安部門協助調查。

  不過他坦言:"由於警力有限,同時要考慮辦案成本。目前來看對於有些網絡詐騙案件也沒有精力去做。"

  此外,許多消費者表示,由於網購過程中沒有任何消費憑證,消費者無法提供購買時間、地點、價格、商品名稱等相關信息,因此當地消費者協會也沒有辦法解決。

  如果到公安機關報案,需要提供更多的相關證據,如網站交易截圖等。"本身損失金額也不大,與其這麼麻煩,有那個時間還不如多放在工作上。"一些消費者說。

  柴躍廷認為,由於電子商務打破了地域時空限制,消費者索賠成本大多數遠遠超過商品自身的價值,消費者求償權更難實現。

  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雪峰表示,由於電子數據易於修改,經營者在發現被追查時,往往利用技術手段修改或毀滅侵權證據,使消費者和監管部門對數據的真實可靠性難以確定,甚至根本就無從取證,造成侵權責任認定難。

  互聯網商業化和社會化的發展,其影響涉及生產和生活方方面面。因此有關專家認為,在這樣一個涉及多方利益、複雜的互聯網環境下,政府的監管對於整個網絡信用的建設就顯得至關重要。

  "要在互聯網環境下樹立交易各方的信心,關鍵是讓互聯網交易雙方能夠自主地依託於一個全面、可靠的第三方信息驗證平台來保障交易的安全。"鐘萍說。

  多位專家表示,我國亟待建立一個覆蓋廣泛的互聯網可信驗證服務體系,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網站可信識別服務。

  柴躍廷表示,目前已有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中多是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這些規章效力較低,直接造成其使用範圍和力度不足。

  柴躍廷說,除政府監管及第三方信息驗證的事前防禦外,對互聯網的安全及信用保障還需要事後的法律救濟這一屏障,為互聯網侵權的法律救濟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方面可以通過行政救濟或司法救濟彌補受害人的損失;另一方面在於對侵權人施以懲戒,對互聯網參與者起到警示作用。"他說。


--
由 網路行銷-網路賺錢 於 8/14/2012 06:44:00 下午 張貼在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fortune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