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的物質盛宴
互聯網的本質屬性其實是隱藏在分享面具下的自我釋放和自我表達。在互聯時代,資訊爆炸掩蓋不了一個事實,即在各種變幻的角度下,我們想看到的還是自己,想找的還是共鳴。
無論網路社交、虛擬世界有多麼接近現實,物質的溫暖和永恆都將永遠無法替代。如果感恩節沒有火雞,中秋節沒有月餅,端午節沒有粽子,復活節沒有彩蛋,那些千百年前的故事也許永遠都不會繼續流傳。淘寶很聰明,在「孤單寂寞冷」的光棍節,採用了一種最傳統但也最有效的方式直抵人心。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慶祝的仍然還是一次物質盛宴。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天貓與淘寶「雙十一」銷售額將輕鬆超越300億元,相當於沃爾瑪中國半年的銷售額。這已經不僅僅是狂歡。
電商們喜歡以價格突圍,這關乎他們的最初發跡的草根屬性。不過當線上線下的分界線變得愈加模糊,價格總有一天不會再是核心競爭力。
其實,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核心不是分流,而是聚合;聚合產生的不僅僅是規模效應,更重要的是行為模式的重構和融合。對於行業來說,僅是畫地為牢來區分「傳統」與「新銳」,則意義不大。因為核心的東西從來都沒有變過:服務,需求,表達,自我。所以被冠以「傳統」的行業要做的是擁抱新趨勢,重估當初被忽略的受眾,而不是固步自封,貿然宣戰;而「新銳」的電商在大步奔跑的同時,也應該想想:什麼樣的模式才真正具有持續性?
商業模式的變化改變不了商業精神的本質,電子商務、虛擬經濟從來都不是傳統行業的對立面。相反,它們是一個很好的緩衝帶。如果沒有Twitter、facebook等攪動美國資本市場的一池春水,那麼經濟復甦的腳步可能會來得更遲一些;如果沒有互聯網金融的燎原,那麼中國經濟轉型之路或許會少了這道亮麗的風景。西方經濟學家凱恩斯的「挖坑填土」需求理論雖然飽受爭議,但在互聯網經濟和實體經濟互通有無的新形式下,這個理論也許有了新的解讀。畢竟在虛擬空間里「挖坑」,比搭建工地挖坑更加環保,溢出效應也會更多。
詳全文 網路時代的物質盛宴-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1112/11092085.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