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多數企業都在完成產品後,才著手撰寫新聞稿,但在亞馬遜商城,構思開發新產品的第一步,就是先寫新聞稿。
布朗(Chris Brown)曾在該公司任職逾三年,至少與創辦人兼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開過兩次提案會議,他提到,「若想向貝佐斯或其他高層人士提案,首先得假設產品即將上市,寫出一份新聞稿。」
貝佐斯式新聞稿得完全針對消費者需求而寫,也反映出網站進步背後的力量。布朗表示,「我對此印象深刻,因為提出構想的人,皆認為產品很有用,但肯定有人接著問:『消費者是否會覺得有用?』」
布朗指出,亞馬遜商城也因此在六年多前推出「彈性運算雲」(Elastic Compute Cloud)內部服務,徹底改變運算面貌,不僅可隨時存取網路商店、搜尋引擎、電子郵件,更包括無限運算能力。布朗當初與許多人一同構思這項概念,接著在南非開普敦的分公司辦公室裡,與幾位工程師合力打造這項服務。
亞馬遜商城是全球最大網路零售商,因販售書籍、DVD及眾多實體產品成名;該公司為了經營龐大的零售業務,不斷開發新技術,也讓貝佐斯等人意識到,若亞馬遜及其夥伴需要新技術,其他公司亦會有此需求,因而陸續推出彈性運算雲等多項網路服務,改善無數公司的營運方式。
藉由彈性運算雲的運算能力,人們幾乎可經營任何軟體應用程式,如Instagram、Pinterest等網站、模擬信貨風險的金融應用程式、分析人類基因體的研究工具等,不必將軟體安裝於某個資料中心裡的實體電腦伺服器,只需透過網路瀏覽器,即可裝載於虛擬伺服器內,而且隨時都能擴充。
亞馬遜曾提供另一項名為S3的類似服務,用戶不需自行組裝硬體,即可儲存大量電腦資料,之後不久就在2006年8月推出彈性運算雲;時隔六年,約1%的網路世界仰賴亞馬遜各項網路服務運作。
除此之外,這些服務亦改變你我對運算的觀念。自從彈性運算雲問世後,Google、微軟、惠普、Rackspace紛紛起而效尤,另有諸多企業協助人們自行建造類似系統。
亞馬遜商城首次針對這些網路服務舉辦研討會時,該公司的成功經驗仍令許多人驚訝。派特森(David Patterson)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資訊工程教授,自2006年或2007年起,便在多項研究計畫中使用彈性運算雲,他表示,「我很意外竟然是由亞馬遜率先推出這項服務。」不過亞馬遜各項網路服務的發展歷程至今仍一片模糊,儘管訪問過布朗、多位亞馬遜前員工,以及當初撰寫營運計畫的亞馬遜現任網路服務部門執行長賈西(Andy Jassy),彈性運算雲的完整面貌仍如瞎子摸象,每個人所見都不同,也可能基於不同因素而隱瞞部分內容。
但是在這些產品裡,仍可勾勒出亞馬遜的企業文化,儘管有些人表示,亞馬遜恐怕難敵Google、微軟等對手競爭,該公司依然很適合參與雲端大戰。
彈性運算雲的部分優點,在於虛擬伺服器運作模式與軟體開發商習慣的實體機組相似,可使用已上手的軟體,亞馬遜也開放消費者發掘自身需求。
Google與微軟均於2008年推出類似雲端服務,但兩者皆未完全瞭解亞馬遜為何成功的根本原因,兩家公司都試圖簡化軟體在雲端運作的方式,卻也因此令開發商感到綁手綁腳,導致學習曲線拉長,同時降低市場接受程度。
布朗於2007年離開亞馬遜後,跳槽至微軟,親身觀察雲端服務Azure的發展歷程,當時就已覺得微軟誤會重點所在,他提到:「我曾告訴微軟內部人員,開發方向已經錯誤,將會限制未來發展空間;我甚至曾寫電子郵件告訴他們,產品推出當天,市場會從五項標準比較微軟與亞馬遜的服務,而關鍵在於掌控程度,能否建置顧客已熟悉的軟體,以及能否完成顧客已熟悉的工作。」
同一年,Google與微軟皆默認亞馬遜的策略才是正途,先後重新推出更近似於彈性運算雲的服務。
派特森認為,亞馬遜原本的思維未必比Google或微軟清晰多少,「各家企業都在嘗試」,布朗亦有同感,他指出,「我們起初並不知道能否成功,身為基礎架構愛好者,我覺得這項實驗很有意思,其他人若與我興趣相投,看法也會相同,上市後突然大受歡迎、人盡皆知⋯⋯我才明白此事已改變世界,也出乎我意料之外。」
無論亞馬遜如何達到今日地位,如今都具備市場競爭優勢,賈西表示,雖然一切未必皆在亞馬遜算計之內,但彈性運算雲等網路服務皆屬於利潤低、數量高的業務項目,而亞馬遜恰好比其他雲端服務供應商都更熟悉此種市場。
品漢(Chris Pinkham)亦曾參與彈性運算雲開發,直至產品上市前後才離職,他指出,「亞馬遜很擅長經營低利潤市場,貝佐斯對此也相當自豪,認為此舉既可提高顧客忠誠度,亦能壓制競爭對手,我不知道亞馬遜今日利潤多寡,但確實在市場上聲勢浩大。」
留言列表